2007年12月31日

聖誕小蘋果


今年跨年特冷,走在戶外,行人們圍巾大衣毛氈帽手套紛紛出籠。
節慶終究因為天寒,而有了節慶味道。


想想既開了頭,就趁著節慶,陸續將這段時間前後事物,包括回憶,將手邊未嘗整理的圖文,記下寫下。
----
Alemt台東火刺木,花東原生種,故名。日本人極愛,曾高價收購,稱為 Salumame,意為「猴子的蘋果」。卻導致原棲地野外植株幾近絕跡。每年11月中到隔年 1月火紅果子結實纍纍,聖誕元旦期間尤甚。

2007年12月23日

聖誕節山路

山路上不時見到栽植的聖誕紅身影。



白梅開早,與聖誕紅同步繽紛。


接下來月餘,就是風櫃斗梅花登場的季節


昭傑手繪台灣土狗造型,翻製POLI雕塑,
這時也戴上應景聖誕帽。


往信義鄉羅娜山路轉彎處楓香,陽光正好

双排球運動


朋友之邀,到南投羅娜村過耶誕
初次造訪這個號稱全國最大的山地部落。

進到村子,很快發現短短七、八百公尺斜坡路上,分別有兩座教堂,兩座排球場。
早早已有平地攤販陸續上山設攤,賣聖誕糖果、臭豆腐、冬季暖被等 …
平常外地工作村民,幾乎這時都已返鄉,三兩各聚,許多長輩、阿姨們就坐在村子主幹道兩旁閒聊。球場上則擠滿各鄰自由組隊的比賽球員,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排球賽事,比賽過程有別正式規則,在這裡,球場上容許兩顆球同打,而且人數不拘(但得維持雙方均等),吹哨後熱絡紛紛人聲喲喝。

朋友說這在很早以前就已變成羅娜的聖誕節傳統,並在附近部落久美、望鄉都是如此。

双球上場,是為了讓大家有球打。
因此拍下這張有趣畫面。

2007年12月21日

冬天的蘭嶼

工作關係,邀導演李鼎寫旅行文章
他訂了個美好題目,叫做〈冬天要到夏天去過的地方〉

這讓我想起過去至少每年造訪蘭嶼一次的回憶
好些次,都是無所是事想去就去了


今年因為種種因素而未成行,
於是只能藉著插畫機會重溫島上一切

冬天要到夏天去過的地方,
真是容易讓人陷入思考啊!

究竟你我生命中存在多少這樣的地方?
這些地方,我們只在某個特定季節造訪,
某些時候不去 …

而當我們不去的時候,這些個地方
又會是呈現著怎樣的樣貌呢?

2007年12月16日

巨大回聲


少有長途步行的機會。
就算有也前後相連,遠遠的前方有邁開步伐的朋友,落後的則三兩聊天著,一個人步行的機
會反而彌足珍貴。


記憶中一個人步行的經驗,只在國外旅行時候發生,也因此成為值得回味的部分。

在長途步行過程,所感受的,不是外在的聲響而是關於自己的,身體的,巨大回聲。

這類回聲的樣態,事實上類似我們陷入仔細閱讀的狀態,這時候,書中文字開啟說話能力。

步行者一方面對外在事物的不斷變遷作出因應同時身軀勞動、血液快速循環、呼吸濃重…

內心在這時,反而不知不覺進入與自己對話的狀態,經驗、思索、外在世界的觀察,化為話
語嗡然耳鳴。

藉由步行,
我們有了與世界和自己更為接近的機會。

圖為為吳明益〈步行以及巨大的時間回聲〉文章所繪,關於蘇花海崖以及步行過程中路旁巧遇的月鼠。

2007年12月10日

理想的居所

朋友狐狸認真地發起尋找狐狸窩活動,
條件是找到合適的古厝做為居處

很少人願意將祖輩留傳下來的居所讓人
而過去的建屋技藝也已日漸失傳
壘石塊、土角磚、夾壁葦編牆…

於是我也想了想,第一次遇到這處古厝的感動
大概就是我對結籚人間、不聞車馬喧的最佳想像。

款冬(山菊)

山菊又稱款冬,每年開花之際
為秋冬蕭瑟山林增添新麗。

2007年12月4日

縱谷秋冬野菜圖卷

玉萍問我說,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會不會額外想念花蓮
關於風情、地景回憶包裹而來!
其實,能不想念是難的。

————

縱谷秋冬野菜圖卷 原載 O'rip 10
文⊙Aits

田與田間
翻開縱谷野菜長卷,秋冬之際反而不是蕭索。

12月樹豆剛採摘曬乾,收割的田地,稻草基部還札在畝壟裡黃澄澄一列一束,近幾年農人們流行打田後大把撒上油菜花、波斯菊、太陽麻…種籽,綠肥兼發展促進,舖展奼紫千黃花海景觀。


而在過去,卻是趁這時,曠野猶留燒完稻草梗的焦煙,間隙各處卻已冒著苗兒青綠,走進收割機留下的崎嶇乾硬田土,新長的hinalumay(希那魯麥)聚成一片, hinalumay中文叫做山芥菜,生長快的開出細小黃花,掐一把回家,炒成柔嫩清脆,阿美族媽媽說這是收穫田裡才有的額外賞賜,一年兩獲區域想當然爾兩次機會,入冬秋末這期又比春耕收穫該次美味。

除了山芥菜,還有稱為O’bow(苞)的小葉碎米薺,O’baw一年一度,稀疏長在較為潮濕的田埂側邊,採的時候稍嫌瑣碎,帶回家仔細開水洗淨冰鎮,餐桌上三拗兩折蘸著醬油吃,入口時微細辛辣蔓延,口感像野了些的蘿蔔嬰,無怪乎有人稱為阿美族的哇沙米(山葵)。

野地所有可食之菜,沙漠仙人掌般久逢甘霖,約齊收割田裡旦夕成花,昭和草(山茼蒿)、龍葵、山萵苣、紫背草、野莧、刺莧、藜、鵝兒腸…等,繽紛抽長分蘗繁星開花綻放,有些辛勤農家則趁休耕這時產生的新荒地,播下芥菜、油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或萵苣、茼蒿、苦苣等菊科農作,這些短期(臨時性)的菜圃野撒野長毋須特別照料,如果我們將人為播種者稱做「家菜」,天然自長者叫作野菜,「家」菜和「野」菜相提,芥菜還有山芥菜,萵苣還有山萵苣,茼蒿還有山茼蒿,一家一野兩兩捉對竟然相映成趣,粗野鮮嫩炒食煮湯方式不一,構成秋季餐桌上口感豐富的層次光譜。

秋冬當令葉菜竟比春夏更為繁多,天清氣爽野菜生長,新城砂壤旱地蕃薯田間冒出莧科龍葵,吉安收割芋頭後整理的芋柄(梗),壽豐東華遍地紫背、昭和草,南平溪口hinalumay,縱谷裡很多阿美族媽媽各自擁有自己的野菜採摘地圖。

而早自夏末,各家家屋旁邊則已種下眾多藤蔓豆子、綁上棚架,鵲豆、肉豆、翼豆、米豆…十月陸續已可輪流採摘直到隔年春天,秋冬是神奇時光,院裡可能還有高麗菜苗、嫩白蘿蔔,而這些作物,會在歷經霜寒後更顯甜美。

市場與餐桌

品嚐野菜的方法人各互異,市區南郊阿美族人開設的牛巴達,在牛肉湯裡涮上龍葵,或大把大把綜合野菜放入煮到軟爛,光復紅瓦屋則端出炫麗野菜拼盤沙拉,川燙過的翼豆斜切,鋪開芒草心、半熟青木瓜等,淋上獨特醬料風味卓絕。
在家自備的話,可能下午單車散步你已採回一大把認得的野菜,若沒有則可到遠近馳名的黃昏市場,那兒兩排阿美族媽媽已辛勤從野地幫你採摘揀好各種野菜羅列,不懂名稱吃法還能現場討教,一般人或許吃膩了薑母鴨、放題(吃到飽)火鍋,一桌這樣的野菜當令食材,量不在多,搭配十字劃好濕香菇、拇指粗切條白蘿蔔、麻將牌稍小些的芋頭塊、白豆腐,以及三兩盤前述濃綠青翠不一野菜,鍋蓋掀開後,煙氣氤氳各各式樣邊吃邊放,菊科野菜微苦,十字花科微辣,豆腐綿密、香菇清柔,Siabu燙熟品嚐,自在暖心。

2007年11月18日

字花 有河book分享

聽說淡水有河書店,一直沒機會去
這回香港字花刊物團隊來台,
特地去聽了在有河的設計分享這場。

到場來賓幾與字花成員一般人數,
開場由銀色快手引言

對話過程中,
讓人懷念起大學社團辦刊物的日子。

2007年9月29日

萬金天主堂


2002年耶誕前夜,路過屏東萬金
天色剛晚,晃過村子巷道

夜間新聞剛剛開播,偶而家戶之間傳來用餐杯盤相碰聲音
卻在同行人信步亂走,馬路盡頭,天主教堂矗立眼前。
潔白拔尖立面,隱隱門口透著暈黃的燈光

這時不預期的鐘聲響起,
紛紛村人們從各自家門巷道轉出來,
踏過教堂前的廣場青石石板,
循著溫暖門口依序進入

人影交錯
恍惚中竟覺得萬金像極了國外任何一個小鎮

而眼前的這群人,卻是百年來遷居偏安於此的平埔馬卡道族人

2007年7月25日

豐年海洋之歌

原載 O'rip 8
夜市菜車販賣的專輯

18屆金曲獎入圍了一張陌生專輯,歌手于嘉珍,阿美族籍,金欣唱片發行。為此有人抨擊,認為評審太過冷門邪僻。事實上,原住民音樂創作,長久來一直擁有自成一套的出版發行管道,于嘉珍、潘金松、夏國星、盧靜子等人,均可稱得這片領域歌壇的長青樹,有人接連灌錄了近40張唱片,有人平常在部落開設海產店,卻身為名聞遐邇歌手長達廿餘年。

其實早於一九九五年,水晶唱片何穎怡,即試圖重新勾勒這片原住民音樂論述,一系列「來自台灣底層聲音」的企劃,嘗試將原住民近代音樂史的整理詮釋,還諸原住民本身,異於過去民族音樂學者采集收錄民歌,特別著意仄律、講究正統傳承(1943年日籍音樂學者黑澤隆朝等人進行第一次民歌採集、六O年代許常惠、呂理政等前輩,展開台灣第二次民歌採集運動等),這些原本不被認為入流的,透過夜市攤子、部落菜車販售,盛行於部落慶典歌舞和卡拉OK點播曲等…凡此種種,竟神奇生動地讓我們進一步明晰聽見,重新拼湊普羅大眾長久陌生卻蓬勃的原住民庶民音樂圖像,讚嘆其旺盛生命力,何將日據時代以降原住民的創作歌謠,概分為教會聖歌、林班工作歌謠、那卡西情歌、救國團創作、民歌運動等幾大類,多樣的曲風變化、詼諧或自嘲的內容填詞、詠歎調等,透過這些音樂表現,儼然讓我們窺見一部原住民社會情境變遷的近代史。


豐年海洋之歌

時序進入七月開始,花東地區由南往北,稻田沸沸揚揚收割,穀物釀成新醅,海岸與縱谷的部落,緊接著邁入豐年祭典時節,炎熱避無可避。過去,這樣日子由祭司和長老們商議決定,各部落自有典故、祭儀、服飾,和歌舞…鈴鐺叮珮,並負感恩、除喪、慰藉、傳承、聯誼等功能。豐年祭前,需得眾多準備事宜,年輕男子齊聚會所,白天伐木結蘆,晚上練習吟唱祭歌,女子們則在家春米製糕、補綴衣裳…。

豐年祭舊稱Malikud或Malaliki,前者是團結過河,後者為手牽手圈圈跳舞,有些地方稱Ilisin,直接指節慶,Ilisin即為阿美語節慶的總稱。事實上豐年祭不該對比為漢語的「過年」,傳統阿美族社會,一年365日即有200多日置身祭典,不誇張,祭典本身就是年中行事,春耕夏紜秋收冬藏,舉行了A接下來B,B舉行完了之後是C,人們準確無誤與時推進,嚴冬感到春暖當夜,祭祀祖靈後即將粟種播下,田地開墾後青年男女齊聚跳舞,象徵性將田土踩實企盼粟苗快速生長,捕魚祭則在小米收割入倉後,捕鳥節提醒眾人換工團體互相犒賞,一年一度。

缺乏曆法記載下人們生活如此,祭典本身深具意義,後來有了曆法,卻逐漸觀光化了,官方強勢介入安排下,豐年祭變成豐年節,祭歌淪為迎賓舞,令人難免憂心,不再有迎靈、宴靈、送靈程序了,場面充斥剪綵、致詞、餐聚、散會,熱哄哄鬧非凡。

二OO三年,坊間出現一首豐年海洋之歌,這首歌迅速風靡各豐年舞場,成為大小部落熱衷的開場舞碼。令人訝異的,這算是阿美族民歌的卓絕傳播?編舞人員相濡以沫?

燠熱暑氣隨著太陽隱沒中央山脈另端而逐漸散去,燈光亮起,音響嗡嗡斷續地測試,上千人黃昏的時候湧進廣場。眾多準備事宜之後,海洋之歌節奏伊始,首先是一小段正式沈寂,領舞的舞者交疊手臂,跨步在前,腰微彎,旋律流淌出來…,嗣後舞者的腳跟翹起,後仰…,這是整首歌曲的魅力所在,四個八分音符過後,節奏明朗輕快起來,變成交踏地、跳躍地、繁複地、愉悅地各式肢體擺動,現場歡聲…。歌謠末了,舞者再次串成一排,攜手,微微前傾、後仰,彷彿方才發生的所有熱絡這時重新擱下,回復和緩的呼吸,一吐一吶,純淨月光。

海洋之歌其實提供了前後的兩段沈寂,呼吸俯仰,的確我們需要這樣的沈寂,現在的豐年祭程序,現在的阿美族處境,需要這麼一小段安靜,只有安靜沈寂,才提供了進步再生的力量。海洋之歌透露著這點,因為這點的魅力而擄獲人心。歌舞酒月,這首歌風靡了花東縱谷海岸大小部落,五年,或許更久。

2007年5月29日

盛夏紀念冊,花蓮影像風景

盛夏紀念冊,花蓮影像風景
原載O'rip 7
文⊙Aits

恰如蘿拉跑出了柏林街景、艾蜜莉棲身巴黎咖啡館、哈利波特每學期推著行李衝進倫敦十字軍車站九又四分之三號月台,這些諸般影像拼貼/構築了我們身為觀影者對於這些都市場景的窺看,劇情推移賦予空間全新意義,有時我們甚至難以釐清:究竟電影因著這些風景而增色?抑或這些風景憑藉電影而雋永?如夢似幻,在巴黎蒙馬特區旅行的路途,你可曾起念就轉進那間也許有著Audrey Tautou異想女侍服務的咖啡餐館?



蔚藍海岸
倘若細數曾在花蓮取景的電影或劇像,七星潭絕對名列前茅,這地處花蓮北側新城境內的蔚藍海灣,遠山淡墨迤邐,幾年前7-11就曾推出這麼一句CF文案,「花東的海,是夏天的啤酒泡沫」,這啤酒泡沫等閒輕易醉倒人,來往遊客、劇作家和導演無不前仆後繼,真實原即眾多故事上演舞台,青春恣意揮霍,公共電視《後山日先照》戲劇當年即以此處拍攝三O年代逃難的宜蘭移民上岸、滂海而居閩式合院(不過這古厝是遠赴林口借景跳接)以及住民們牽罟捕魚情節,2006年陳正道則在七星潭北段拍攝電影〈盛夏光年〉結尾戲,俊美男女主角晨霧(或暮靄?)驅車海灘,遠山亙古靜默,卻在變動波濤中,一塊長大的男主角對男主角表白,女主角一旁靜默流淚,掙扎衝突扭曲,盛夏青春三角難解戀情,對照來去浪花激起莫衷是。

揮別七星潭寬闊海岸,由北或南,蜿蜒蘇花古道、筆直台11線,這些地方則適合公路流浪電影鋪陳,這類劇情通常有著迷失徬徨都市主角,逃開(亡)冷漠疏離環境後,莫名因素來到有著蔚藍大海包容原野的花蓮,迷路、意外、偶遇…,綠野仙蹤桃樂蒂般,〈夢遊夏威夷〉、〈單車上路〉等…,末了主角重拾已然喪失的信仰價值、撫平不堪心靈創傷,獲得了全新的生命啟發。
縱谷阡陌屋舍
離開海邊,花蓮則為縱谷大山和稻田,漫走漫遊取景,我們絕難錯過舊名摩利莎卡(或森坂)的林田山,2005年慘遭祝融前,這兒曾是日據以降到國民政府時期的輝煌伐木山城,壘石砌成階梯,木屋閭巷炊煙相聞,在良好保存條件下,作為絕佳日治時代村莊故事場景,公視即在此拍過第一部原住民語單元劇〈誰在橋上寫字〉和連續劇《風中緋櫻》,前者講述白色恐怖文字獄迫害,太巴塱青年為主角,夾敘阿美語對白;後者則改編霧社莫那魯道抗日事件,時空搬移,拍攝當時林田山滿滿泰雅族人和日本巡佐對仗廝殺。

電影〈盛夏光年〉則拍美了玉里的縱谷田間,綠油油稻田一望無際,中間開道青春夢幻柏油路,電影下檔後,導演任意跳接主角幼年磯崎國小、穿著花工制服繡上花中校名學號,玉里高中拍攝校園主景,卻又跑去花農體育館打籃球,宣傳上主角們制服劇照又在新城照相館門前拍攝…,該片因此一度延燒網路掀起電影場景的考據風潮,熟門熟路老花蓮一個接一個,電影細節深究大家來找碴。

繁華煙花地

穿梭圍繞花蓮市區街巷的電影,相對大山大海取景,顯得勢單力薄,值得一提為改編花蓮作家王楨和小說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部堪稱七O年代鄉土文學重要作品,用戲謔、輕快手法描述花蓮溝仔尾花街底層的小人物悲喜,妓女們在高中教師開設的速成班裡學習拗口英文,引頸企盼傳聞美國大兵來訪同時大賺美鈔,當年的故事於今看來仍然前衛有趣,而作為拍攝場景之一的中華大旅社,迄今依舊矗立花蓮一心街底,寫著舊戲院名稱的黑板、老式海報、不再行駛的公車時刻表,緊鄰舊鐵道繁華商圈卻兀自散發舊時氛圍,可惜如今不敵新興各式華麗民宿已然歇業。

以上,礙於考據和篇幅有限。拍攝〈策馬入林〉的和仁海邊木麻黃林已開發為發電廠和水泥港、林田山部分建築物燒成灰燼地,磯崎國小其實早遭荒棄,電影搭景之外(之後)的實情,不禁令人惋惜感嘆…,劇情影像或許還會持續拍下去,觀眾當然更該用力看,同時,繼這篇花蓮影像漫走漫遊文章亂語胡言,也許你開始想,說不定真的可以攜帶各部電影劇照來個另類遊玩。

花蓮,當然更歡迎你來勘景。

* 歷來花蓮取景影片片單
〈策馬入林〉,王童導演,中央電影發行,1985。
〈玫瑰玫瑰我愛你〉,王楨和原著,
張美君導演,蒙太奇發行,1985。
〈誰在橋上寫字〉,瞿友寧導演,公共電視發行,2000。
《後山日先照》,吳豐秋原著,李岳峰導演,公共電視發行,2002。
《風中緋櫻》,鄧相揚原著,萬仁導演,公共電視發行,2004。
〈夢遊夏威夷〉,陳建利導演,活力電影發行,2004。
〈單車上路〉,李志薔導演,台灣聯通發行,2006。
〈盛夏光年〉,陳正道導演,前景發行,2006。

2007年4月25日

烏托邦之夢


關西搭乘電車,經常遇到獨行或結伴出門的老太太,
在子女未曾陪同的情況,靜靜地到某個小站下車,
我常為此投以欣羨
 
在奈良公園的時候,櫻花與木蘭盛開的樹下,
春陽溫煦,人與鹿和諧相處
 
拍下對我來說感動不已的畫面


2007年4月12日

2007年3月22日

不存在 "郵戳"

原載O'rip 6


O'rip這期專題為不存在郵戳
找了十個花蓮美麗的地方,

美麗的地方有著美麗的地名,
於是著手作了這十款郵戳圖像。

2007年2月23日

烏來杜鵑紅絲帶

翡翠水庫興建緣故 ,
烏來杜鵑原棲地遭到淹沒。

一度全世界僅剩六棵母本 ,
倖存於北勢溪上游一帶

這是幾被遺忘的物種迫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