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拉勞蘭小米園工坊

(原載中華電信基金會 點‧台灣網站 點產業 2008年採訪報導)

愛斯基摩人的七種雪
極地愛斯基摩人,終年生活冰天雪地裡,用雪建屋、鑿雪洞捕魚、雪地裡倚賴雪橇拉車,可說跟雪有著密切的依存關係,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在愛斯基摩人的文化語境裡,按不同型態、用途,雪大致可分為七個不同字詞,這些字詞各自獨立,甚至再把名詞彼此附加綜合,對雪的分辦,可衍生到上百種描述。

語言影響及反映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文化裡頭,掌握越細緻的分類詞彙,表示我們對該事物有著更深刻的瞭解和使用。一般人通稱為「草」的野地裡,阿美族卻能從中找出眾多可吃名稱各異的野菜,而在台東的拉勞蘭部落,目前所知,已重新尋回過去排灣族祖先,所擁有的12種小米品系。

荒蕪的小米田
拉勞蘭部落位於南迴公路經過的台東太麻里鄉,是個向東眺望太平洋,西邊緊靠中央山脈的優美部落。由於扼守交通通道,加上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日據時代為了方便統治,將原來山上的拉勞蘭族人下遷,漸漸形成與山下阿美族,以及後來遷住的漢人混居情形,日警曾勒令族人繳交武器獵槍,施行皇民化教育,國民政府以後,則強迫說國語,接受國民教育。拉勞蘭的排灣族人由於母體文化快速流失,甚至一度在部落裡,只有阿美族人還舉行祭典的情形。
而另方面,造成傳統文化快速流失的原因,還包括了小米田的荒蕪,過去族中祭典,常常是圍繞著小米生長舉行,小米的播種、除草、收穫與儲存各個階段,族人之間彼此換工合作,推移著傳統部落的年中行事和歲時祭儀,但漸漸地小米不再是族人的主食,部落的中生輩父母,陸續和外界學習釋迦、橘子等水果的種植技術,傳統山田轉變成各種果園,也再無人傳承果園後頭廣大中央山區關於獵場和狩獵知識,父母輩胼手胝足提高農作物收益,努力將新一代年輕人送到都市求學,正如台灣許多的城鄉發展,離開部落的年輕人,很多就留在都市打工,甚至成家立業,而這也漸漸產生部落年齡斷層、人口老化的問題。

恢復文化傳承
一度迷失的拉勞蘭部落,在幾個部落有識人士的努力下,包括教會牧師戴明雄、作家撒可努,以及他們共同陪伴成長,目前已為青年會主要幹部的年輕學子們,從十多年前,即展開恢復排灣族認同之路,這群學長學弟們,不同「砍斬」(年齡階層,軍中用語)互相協調合作,透過他們的雙手,再度搭築起部落的聚會 所,透過虛心討教耆老們的口述訪談,從中學習並一步一步恢復屬於自己的祭典、文化和傳統。
開始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為,也曾不被中生代父母諒解,有些長輩認為,辛苦種植釋迦賣錢,就是為了讓子女用功向學,將來擁有更好的社會競爭能力,因此,實在不希望看到自己子女,花費太多時間在部落公共事務上頭。不過,數年下來,拉勞蘭的祭典越辦越隆重,部落族人的向心力越來越強,幾經溝通和這些年表現有目共睹,也讓原本抱持質疑態度的長輩們,對先前的疑慮逐漸釋懷。

小米希望工程
在戴明雄牧師和部落青年會的積極爭取,部落於2007年6月進一步成立了「小米園工坊」,申請勞委會多元就業專案,小米曾是原住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隨著社會變遷,部落的小米田愈來愈少,甚至部落偶而看到的祭典小米,卻是仰賴國外進口買來,因此工坊的設立前提,當然就是希望透過小米種植,能夠重新 連結過去族人與小米的關係。
拉勞蘭部落發動「小米田復興」計畫,重新栽培小米,小米園工坊經理古新德表示,部落的小米田種植,幾乎一度中斷過,開始的時候,甚至工坊只能四處到鄰近或屏東其他部落重新收集,沒想到回來輔以老人家的記憶口述,竟重新記錄回各種小米品種的名稱、用途和區別,截至去年為止,工坊已收集了老人家能夠區別的12種小米,部落小米田,更將每個品種試種,並在小米園工坊保留7個品種參觀盆栽,到了今年,則挑選其中數種口感較佳,或適合釀酒的小米種植。
小米食用,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脫節,一方面卻在文化傳承上扮演舉足輕重地位。小米園工坊三甲多的小米,由部落族人共同維持:播種、除草、趕鳥、收割等,並在2007年獲得原鄉佳原味比賽優等獎殊榮。工坊目前出產有半斤、1斤真空包裝新鮮小米,平常也製作成傳統食物小米祈納福,提供部落老人日間照顧供餐,或者支援教會活動以及豐年祭祭典食物等。另一方面,工坊在各族人專長的協助下,積極改良研發各種小米露、酒釀烤肉、酒釀香腸、小米蛋糕、小米餅乾等副加工品,研發小米成為各種食品和飾品,對外提供網路預購服務等,這些努力,都是希望讓部落的小米 園種植文化重新抽出新芽,回復原住民對小米的依戀,讓小米文化永續,也為部落挹注經濟活力。

2010年4月5日

春天草仔粿

(原載聯合報元氣週報2010/03/29

和果子,台果子?
最早的日本和果子大概就跟台灣人的草仔粿或麻糬類似,源自於中國唐朝,幾經精進改良,再吸收其他地方製果技巧,越往藝術形式的方向走。到了江戶時代,已經發展成又像捏陶又像寫意繪畫的形式,主題是季節,內容是風花雪月,隨著四時和節慶登場,並且逐個有被賦予的名字,也因此和果子有著另外稱謂叫「銘果」,吟著詩歌俳賦,一口抹茶總是配上一口捨不得吃的優雅。

回看台灣傳統的米食糕餅,許多同樣有著精緻的內涵,同樣依隨季節理氣或人生階段輪番上場,卻在技藝發展的過程分道揚鑣,一條走往越見奢華包裝的婚禮小餅,一條則停留原初米食加工階段嘎然而止,甚且有漸被冷落遺忘的滄桑。

草粿艾粄
不只是典故習俗逐漸不被重視,問過身邊幾個嗜好美食的朋友,對傳統草粿艾粄的喜好,答案往往呈現兩極反應—有人對製作過程為了防止沾黏的油膩敬謝不敏,有人覺得市場攤位上包在透明塑料袋裡,實在擔心是否過了保存期限,不過喜歡的,卻也不乏逢攤必買的人,甚至累積了一串侃侃而談的心得。

過去年節作粿往往是全家的事情,從前一夜洗米泡水,到由氣力較足的大人推動石磨慢慢磨出粉漿,裝入粿袋後,再用厚重溪底石頭壓綁在板凳上瀝水,小孩這時早被差遣去採摘成品襯墊用的葉子。待水分擠乾成為粉糰,接著是一連串煮粿母、拌入艾(或鼠麴,紅粿則加入紅花米*)、調糖、揉云的動作。

揉製粿糰外,炒煮餡料的準備工作也不得馬虎,傳統草粿內餡概分為甜、鹹兩種,甜的多為紅豆、綠豆沙、花生口味,鹹的則有花生和菜脯米等。端視各家嗜好而定,有人習慣甜餡裡摻一點薑末提味,吃多了仍然清爽不膩,鹹的口味更有人混入蝦米、肉末、菇類、黑胡椒等拌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等內外兩者皆備,接著即將甜或鹹餡,適量包入均等的餡皮內收口,揉圓後再依用途看是壓印花紋,或是捏成包子脊形,之後放到備好的粿葉上頭,置入蒸籠排好蒸熟。

寒食遺風
提到草仔粿,大部分人很快會聯想到清明節,草仔粿其實也是每年掃墓習俗必備的祭拜食品,閩南人的作法是加入春天採摘的鼠麴草或鼠麴舅(台語稱赤殼、赤殼舅,因此草仔粿又稱赤殼粿、培墓粿),客家人則多加艾草製作,稱為艾粄,不論加入鼠麴或艾草,兩者都擁有菊科植物特殊的清香。

事實上古代接近清明前一、二日,還有一個節日叫寒食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之推綿山遭火焚死,關於這節日今人可能覺得陌生,但翻開古籍,漢朝人有寒食一整個月的習俗,南朝《荊楚歲時記》則載:「去冬節一百五日, 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到了唐宋,寒食節明訂為清明前一日,此後更次式微,逐漸併入清明這個節日裡,反倒隔鄰韓國如今還有舉行(只是不知對方是否據此提請世界遺產)。

寒食節這天的主要節俗,一是禁火、二是冷食,根據學者的推論,紀念介之推的理由可能是次因(介於三月五日遭焚),反而較與廿八星宿節氣運行及重燃新火的習俗有關。時日久遠,這則習俗如今在中國南方和台灣,則以吃草仔粿、春捲或潤餅的形式流傳。

只在市場裡尋
由於製作耗工費時,野地環境也難找到足夠數量自然生長的鼠麴或艾草,不僅草仔粿,許多款年節米食點心,到今日已逐漸淡出各家庭的爐灶和廚房,早年家庭主婦年節必須面對的應景食品,逐漸被菜市場或供應超市的食品工廠專業所取代,購買現成的商品顯得經濟省事。

過去蒸籠炊煙,一家人同心協力為某事忙碌的情景,或許只有邁入青壯年以後的子女和老爸媽才擁有共享回憶。如今,下一代的年輕人,不是年節時現成購買,就是到幾個特殊的觀光景點遊玩時,才有可能跟著排隊品嚐這項阿嬤手中的滋味。

說這是台果子—草仔粿的危機,不妨換個角度想,如今理念在網路行銷上更容易宣揚,現代人講究健康跟審美—草仔粿小一號,減糖減油少一點,應景應節的植物花葉用一些,既已走向專業專職分工,台果子的未來,似乎有值得我們期待的空間。

以下是草仔粿聞名的店鋪區域:
九份、瑞里、奮起湖、三芝天元宮
石岡、鳳林、富里、三坑

2010年2月13日

溝仔尾,我們的白川高瀨?

花蓮溝仔尾目前溝上人家,主要是1958年接連地震火災後聚集的臨時鐵皮屋舍,商家多屬公有土地承租住戶,早期周圍巷弄有花街之稱,作家陳黎的描述裡,這裡是花蓮舊站繁華熱鬧時期延伸的陰晦邊緣地帶。

如今,踩在典雅洗石子橋面,漫步附近街巷,卻也總能擁有城市發展軌跡和小巧建築的發現驚喜,作家王禛和、楊牧、陳黎、陳克華等人,幾乎靠著這些穿梭小弄,汲取人文養分伸展。


「白川流過家家戶戶的後面,在台灣的話,一定正好用來傾倒垃圾廢水,眼前寬不過兩公尺,深不及半尺的川裡,卻養著錦鯉,兩岸植柳和垂櫻,店家於是把景觀調到這一頭,隨陽光強弱打起或放下竹簾。」

朱天心1997年有感台北都市紋理的快速消亡,寫下〈古都〉一文頻頻喟嘆,文中精準的描述觀察放諸花蓮溝仔尾,不幸的恰恰如此。

兩年前花蓮市公所展開溝仔尾整建拆遷計畫,除了拆除溝上違建,並同時執行都市污水分流工程,意在截住過往逕排入溝的兩側城市住戶廢水。屆時,溝仔尾將恢復為原本單純的都市洩洪集水功能,老一輩口述裡漫天蜻蜓飛舞的景象,能讓我們指日盼得…?

溝仔尾溝上建物拆除,之後,重新打開的兩岸將呈如何風情?
時聞京都擁有類似例子,如今規劃延宕,或許對於京都白川、高瀨川的走訪觀摩,能有助我們進一步計議思量?

京都觀摩
日本京都三面環山,地勢北高南低,賀茂川到出町柳一帶與鴨川合流,往南到中京區三條和四條通間,再匯入倒 L型注入的白川,而其西側的平行運河,則為高瀨川,構成由東而西—依
序為花見小路(知恩院祇園街町)、川端通、鴨川(夏日納涼席)、先斗町(歌舞練習場)、木屋町(高級料亭)到河原町(新京極商業圈)的熱鬧繁華。

走一趟這帶,讓我們晃蕩構成這帶萬種風情的河川溝渠…

河流之一 白川
白川源於比睿山地藏谷,盛產白砂的河床古來成就了京都庭匠(師)獨特的枯山水(註1)巧思,江戶時期後施行琵琶湖疏水工程(註2),白川到平安神宮前與疏水道混流,之後幾乎成了人工溝渠,有人不滿說白川過了神宮前閘門堰堤,天然樣貌盡失,流過三條通後更匯入祇園東側、南側的都市集水,到知恩院轉折向西,流經新橋、巽橋,於川端通匯入鴨川主流。

但是如今眾所感受的白川風情,卻正是匯入鴨川前的人工河段,有部落客這麼形容該段景物:祇園白川通一帶,保存著許多江戶時代末期的町屋建築,目前這些千本格子造的房子,要不就是成為藝妓往來頻繁的高級料亭,要不就是轉型為傳統茶屋。祇園白川櫻花盛開的情景,讓人聯想起舞妓的粉白色臉龐,而別有韻味。夜晚路經此地,似乎還可以聽到藝妓彈奏三味絃的音律,從屋子的竹捲窗簾飄出來。


河流之二 高瀨川
慶長11年(西元1611年)富商角川了以開鑿高瀨川(註3),作為京都—伏見區間運輸用途,當年水位穩定,最盛時期運河舟揖每每百數十艘,往來絡繹。到大正年間(1920)水運廢止,京都與其他的現代化都市一樣,正面臨交通重組命題,未料當年的高瀨川居民卻集體否決,毅然阻擋高瀨川暗渠(陰溝)化以及路面電車線拓建的兩項工程,這項遠見放眼至今,反讓木屋町通、先斗町一帶,保留下京都獨特的窄巷風情,其中更包括眾多明治時期新選組志士豐富的「寓居跡」、「遭難地」等歷史處所。

該區域如今高級料亭櫛比林立,高瀨川商圈會每年舉辦系列歷史劇公演(池田屋討征、商家出丁扮演幕府巡邏沿街搜捕觀光客等)、賞月節、七夕、螢火蟲、音樂祭等活動,水岸春天盛開的櫻花并木(行道樹),更讓高瀨川畔列為京都賞櫻名所。

反觀溝仔尾,連名字都缺乏
漫步京都,由於隨處細緻用心,遊人常有光陰停格或跳躍的對比趣味,過去與現在交錯,電影舞台格子一般,這些成果仰賴歷來貴族、文人、墨客、市井庶民…,京都人對其生活周遭無疑充滿情懷想像,並且相對投入護持和提升的努力,他們用心(並擅長)為事物取名字,「白川」清澈見底、「鴨川」飛翔游曳各種候鳥鴨子、「花見小路」曲徑通幽、「川端通」為了紀念文豪、「古門前」、「梅之本」、「南大黑橋」、「錦市場」…等。

反觀我們「溝仔尾」,日據時期曾稱「川邊」(算不算是名字?),據說當年橋名也曾鏤刻,後來整修塗抹剝落,如今河就直接叫「溝仔」,而放眼附近街巷,則是重慶、自由、上海、南京…,散軼橋名河溝、街巷缺乏創意,仔細一想,不覺汗顏。

也許,未來河道風情營造,首要的事,是給回我們的「溝仔」,一個浪漫想像名字。

都市河川植栽營造
京都白川區域,歷史疊迭百年風情,衙巷蜿蜒曲折,經常疏忽的轉角,豁然眼前的:潺潺流水伴隨人家,新柳芳扉,偶而砌石小橋,櫻花吹雪恣意開落,藝妓吳服碎步映影,何等絕美景色啊!四季遞嬗,同樣的橋上望去,三月櫻花、四月杜鵑、五月紫陽、六月花火、七月祭典、九月楓紅、冬季白雪,無時無刻開展眼前,京都鏡花舞台般風流。

老一輩對我們的「溝仔」,也曾擁有楊柳迎風的和煦記憶,拆遷整治後的河道,溝仔尾未來該呈現怎樣的植栽風情呢?我們將以怎樣的灌木喬樹展現四季、開落眼前?野牡丹、金絲桃、花蓮魚藤?火刺木、小葉女貞、楓香?還是巒樹、山欖、九芎?細微參差栽種,正是京都人的園藝用心、對時序的精準掌握,而這樣的案例就演出我們眼前,著實需要我們再三考量。

商業振興機制
建築師安藤忠雄作品TIME'S,巧妙於在高瀨川畔融合了人文、歷史和自然對話的空間典範,帶動高瀨川沿岸時尚和典雅並存的商業氣息,而緩步河畔巷弄,保留良好的角川了以府邸、一之船入高瀨舟遺跡,木屋町通則隨處豎立歷史解說看板和石碑。
在京都,過去與未來共舞,京都人一方面對過去守護依戀(建築住屋動輒千年百年,商口行號創業守成數代十代),一方面卻也在可變之處勇於接受改變,茶屋、料亭、神社、時尚空間、洋果子店、百年木屋、清水混凝極簡風,這些都構成了都市自身撲溯迷離的深邃魅力,而回饋給京都的,除了日人認同的文化原鄉,還含括了每年數以百萬人次計的觀光收益。

京都,一座一千兩百年的老城市;花蓮,日治時期開始市町建設不過百年。京都人小心翼翼,護持祖輩家業和步履,時間越久遠,責任越重大,相較之下花蓮,則呈現過於快速的變遷更迭,千年與百年相距原本甚大,面臨同樣希望朝著永續觀光發展,我們卻擅於遺忘、不吝於捨棄,看待白川、高瀨川兩條流經都市河川的例子,倘使未曾在此時多用心思,我們哪有可能條件相齊?

想像和努力的空間大而長遠,如今,一條缺乏名字的河川將在我們的城市重新打開了,看到別人的各式風情橋樑,看到別人饒有趣味的護岸砌石,踩在別人典雅大方的人行舖面上,這些市町街道、河流人家,可以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發?

註1 枯山水造景
註2 琵琶湖疏水
註3 高瀨川運河


相關網址
http://www.eonet.ne.jp/~yowara/takase.html 高瀨川散策
http://inoues.net/club/takasegawa_jyobu.html 高瀨川物語


2009年7月12日

海岸邊界

查詢資料,找著千禧年前後寫的熱血文章,轉回來排好版自己收著。




漫不經心驅車花蓮海岸公路上,手搖窗戶丟煙蒂、停車上廁所,彷彿對於這片土地的邊界,人們已經擁有歷史來前所未有的超理解。

我們似乎再沒有像今天那麼地瞭解這片土地(或說是國土)過,吹著海風閉起眼睛,腦海裡Mind Map自然勾畫出地圖輪廓來,出蘇花公路起,綿延清水斷崖的三千公尺陡降,立霧溪沖積扇,三棧溪、美崙溪然後依次是花蓮溪出海口、海岸山脈起點、鹽寮、牛山海灣、石梯長虹橋,直直綿延橫亙到台東。

奇萊鼻,堆疊在懸崖上的垃圾場坍塌了一堆粉末狀的垃圾跌進太平洋的波濤裡…



依著墾殖的聚落痕跡 (產業、種植、開發、落身居住)、國家權力網絡等,現在海邊的視覺死角不再是以往的未知死角(所謂幽暗黑森林 ),而是種種全新地、累積經濟開發的、國土規劃防禦等等重新畫出的「無用」邊界,無用邊界隱在防空壕背後「無人想用」、「無人能用」或者「無人可用」,罩在廢石場裡,堆滿鋼筋混泥殘塊、龜裂輪胎甚至是墳場。於是「無用邊界」結成新的黑森林,在棘刺的軍事鐵絲網後,荷槍士兵一遍遍梭巡、高聳圍牆漆裝著綠色迷彩。

當水璉部落的阿美族長老在進入西元二000年元旦的第二天清晨,拿著檳榔、荖葉、擺好台灣芒以及酒朝著山的方向做祭祀的動作同時,我們才甫從迎千禧日出晚會的喧囂中歇息,在跨年倒數計時的吶喊後,留給七星潭海邊滿地風吹的垃圾。



水璉 的祭典稱為Pa-havay Vaki,為昔日年齡階層裡的男子向長輩們祈求傳承的意思,「 Vaki伐吉」在北邊阿美語裡是泛指所有男子長輩,「 Pa把」是「給」或「拿」、「havay哈稗」則是「小米」,整句話表面的意思是「請長輩給我小米吃」,當天男子們必須在清晨以前重新蓋好部落的會所(Misa-taruan米撒搭魯安),經歷所有男子長輩的指導以及訓話,年輕人向長者祈求經驗傳承,而長者們一方面向更高的神祉Marataw馬拉道小心謹慎謙卑祭拜,另一方面又肩負教導以及把東西傳給後代的責任,這其中包括部落地理空間知識、軍事建築技能以及傳統文化。因此Misa-taruan米撒搭魯安同時是Misa-marataw米撒馬拉道,也是Pa-havay Vaki請你給我小米吃,既是春天的建屋祭典也是奉祀馬拉道並且把所祈求的轉交給下一代。

而我們驅車在海岸,教育以及告示牌諄諄警告我們此是軍事重地、是建築廢土場、消波塊灌漿地、大理石堆積倉庫以及台泥廠房,等閒不得輕易接近,日久了,我們漸漸遺忘海邊的風、礫石滾動以及木麻黃林的松濤聲音,雖然海是如此鄰近卻又如斯遙遠不可及,綿延海岸破碎細窣。

奇萊鼻堆疊 在懸崖上的垃圾場又坍塌了一堆粉末狀的垃圾跌進太平洋的波濤裡…



昔日葡萄牙人才從東海岸驅船過去,跟峽角擦肩而過的時候,用扶著金黃鏤花望遠鏡的右手喊一聲福爾摩沙,緊接著噶瑪蘭的祖先們倉惶地從宜蘭平原走海路、陸路扶老攜幼驚魂未甫地稍在加禮宛平原美崙溪畔停留喘息,剛想在河邊鋤下第一塊地時,旋即又被追殺而來的清兵逼著往南邊四散而去,游擊戰打打停停,噶瑪蘭族人節節敗退,停在海岸山脈的東側吟唱哀歌 。

而今一路下來,海岸矗立起了水泥專用港、國家公園牌樓、亞泥廠房煙囪、花蓮港、紙漿場以及海洋公園,礦石輸送帶從西向東在山腹上挖鑿個洞直直流通到海邊的港口貨輪上,燃煤的發電廠日以繼夜燃燒著淒暖的紅光,東北季風把煙塵盡數吹進清水大山裡。

百合從奇萊鼻的懸崖峭壁上凋謝了,又坍塌了一堆粉末狀的垃圾跌進太平洋的波濤中…



阿美族的青年到都市做模版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太魯閣部落裡的獵人不再上山打獵了,海邊駐防的年輕男體在東北季風的冬夜裡荷槍淋雨,而落居的外省榮民住在木板塊堆疊的海邊小村落裡在特定假日插國旗、唱故鄉常熟的歌,這是花蓮海岸的邊界。

千禧年,有人出來選總統,沒有人談到要為島嶼東邊海岸的邊界做甚麼,七星潭外海的飛旋海豚們仍舊嬉游跳躍流線身影,飛魚以及鬼頭刀一年一年追逐著吃與被吃的迴流週期,討海人辛勤拖拉網罟,花蓮的海,一則有關美麗以及失落的傳奇。



而這片美麗與失落,我們終究不得聞見了,正如被荷槍吆喝倉惶逃離的太魯閣族老弱婦孺們摩肩擦踵,連最後被日兵刺進身體血流的那一瞬間驚呼,都已經被一次又一次拍打立霧溪畔的海潮湮蓋了,相較於亙古大山與海洋,蘇花斷崖拔高三千公尺直直落入太平洋,我們僅僅是那麼的如秀姑巒數千萬計上溯而游的蝦虎魚苗般渺小,我們只是那麼的渺小‥‥

但是又一堆粉末狀的垃圾,從奇萊鼻的懸崖峭壁上坍塌跌進太平洋的波濤裡…



幽暗黑森林 在水璉的「Pa-havay Vaki把哈稗,伐吉」的祭典裡,祈求「Vaki伐吉」長輩們給我們小米,長輩們轉身虔誠地向Marataw馬拉道奉祀祈求,神祉馬拉道掌管戰事、田野種植、山林狩獵同時也是Vaki們親切般的長輩,祝禱的Vaki們再回頭把他們傾聽到的、學習到的傳承給我們,Vaki們此時是Vaki,同時也是Vaki Marataw(翻譯為馬拉道叔叔好了)的晚輩,所以一方面祈求神祉賜予,一方面把他們得到領會的傳給晚輩。

今天我們的「海岸邊界」,一如前述的是「無人能用」、「無人可用」和「無人想用」, 在國家機器圍出來的「界」裡,海岸被歸屬給林務局、國防部、水利局或者內政部,再轉包給縣、鄉市政府以及當地管理員,海岸的防風林稱為保安林,等閒人尤其在夜間通常不允許逗留,再則我們築海堤、丟消波塊,一塊接一塊連綿整片蜿蜒海岸,並且架設高功率探照燈塔。

迷彩裝的軍人們寒風在夜裡,靜默傳遞著唯一暈紅的煙頭取暖。

遊歷世界各地的人回到花蓮,說花蓮的山水真是絕頂的漂亮,生長在花蓮的人們狐疑著眼神兀自不信,就這一片海而已,同樣的藍同樣的白雲從小到老也沒有改變過,遊子們魚貫地出走到異鄉後再回頭,異鄉人一看眼就注定留下來,但是海岸仍然在變,一天天在變,從我們的奇萊鼻變成垃圾場、花蓮溪口變成工業區、鳥踏石漁村淹沒到水泥港區裡,現在的我們留給後代的人是甚麼?



Pa-havay Vaki ?請Vaki伐吉給我們小米、給我們訓誡?

海的邊界被圍上鐵捲網、築起綠色迷彩高牆,沙灘上就開始被丟棄針頭、酒瓶碎片以及一隻隻狼狽狀奔跑的流浪狗,黑森林逐漸陰森幽暗‥‥‥ 黑森林逐漸陰森幽暗,Pa-havay Vaki 把哈稗,伐吉,當絕美海岸慢慢地因為港區興築而改變了潮流水文,南濱海灘快速地被侵蝕褪後,我們著急的丟下水泥消波塊企圖喝止,看著土地溶解到海水裡,沒有人認錯,一粒粒水泥製品挖開更多的山林與幽谷,機器以及輸送履帶直接穿過中央山脈的肚腸,為了燒製水泥,我們到海岸山脈拿黏土礦 ,在和平剷平整段的大濁水溪河床,並且燃煤蓋電廠,季風起的時候,煤渣煙塵將從溪谷直直灌進南湖圈谷、清水大山裡,40餘種台灣特有種原生植物 會像奇萊鼻百合花般枯萎,接著我們重複把水泥拿去灌成消波塊,重複地丟到水文錯亂的太平洋波濤裡。

到時候後代的人向我們祈求,我們給甚麼?Pa-havay Vaki 把哈稗,伐吉,我們的政府和財團不為美麗而傳奇的海岸?千禧年,人民作主選總統,哪個總統能夠給我們小米?



吟唱哀歌 唱起海岸的哀歌,一遍又一遍,在島嶼西岸唱完之後,我們開始吟唱東海岸。

奇萊鼻又一堆粉末狀的垃圾坍塌落進太平洋的波濤裡‥‥

撲窣撲窣,紙漿場的廢水把溯游而上的烏魚變成臭鹹魚,北邊的阿美族人花錢買魚、挖水坑舉辦捕魚祭 ,太魯閣族的獵人再沒有山林馳騁,到時候高壓電塔通過太魯閣閣口,魚貫如同當年被欺壓逼迫的噶瑪蘭族移民潮。 年老的巫師們坐在漁港的大卡車彎道邊,祭酒敬祖靈。 飛機起飛了,千禧年,總統候選人在天空向我們招手,海岸遠遠望去仍然一片蔚藍,三棧溪、立霧溪沖積扇、清水大斷崖,葡萄牙人當年失口感動喊出福爾摩沙,如今,不再有小米‥‥‥

【附註 】
◤1 奇萊鼻位花蓮市東北,為一天然突出礁石峽角。花蓮舊稱洄瀾,據說是取其河川奔流波瀾壯闊之意。另有一說,花蓮本字其實是「花連」,也就是花花相連,早一批移民在蘇花公路尚未開發前,宜蘭乘船須從南濱搶灘上岸,往往經過奇萊鼻岬時,見到滿峭壁百合花盛開情景。

◤2 沿北花蓮海岸,三棧溪出海口往南,依次有嘉新、康樂等小型榮民社區,聚落規模約莫七八戶到廿戶不等,而且人口逐漸老化稀少。這裡的土地海風長年侵襲種植不易,農作以玉米、地瓜(芋頭蕃薯)、木瓜為主,近年由農會輔導陸續轉作淮山山藥。

◤3 花蓮的軍事單位昔日眾多,佳山基地、美崙山直直延伸七星潭南北,分別隸屬花東防衛司令部、防砲、陸軍野戰單位、海岸巡防司令部、海巡部雷達哨,再加上空軍花蓮機場、海軍雷達站等,目前花蓮海岸線幾乎為中華民國軍事部屬。

◤4 幽暗黑森林是相較中古歐洲古堡領地之外的神秘森林地帶而來,在眾多歐洲童話、神話文本裡,人們總懷著對黑森林的深度戒慎與恐懼,許多童話舉證歷歷,禁忌地帶有著雞皮大鼻子婆婆、扮裝紅帽大野狼,出了海港則有靡聲魅惑水手的歌聲人魚……,我們存在對未知世界的無知恐懼,並且急著噤聲指出連綿山巒、一團黑色森林或礁石遍佈海域,是禁忌不得之處。

◤5 1999年最後倒數計時,花蓮市公所在舊中華國小舉辦巨星迎千禧晚會,在這之前,市區林森路、尚志路橋則早已結滿耗資兩百萬的細碎燈飾。當晚,縣政府於七星潭停車場同樣舉辦大型晚會,以迎接隔天千禧年第一道日出,動用四根水銀大柱的強力照明燈、上百名警力維持交通,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寸步難行。

◤6 水璉為東海岸牛山以北的阿美族部落,舊名ciwidian知威里安,意即佈滿水蛭之處,1998年水璉當地居民以及長老共同組成「反火力發電牛山設廠自救會」,結合花蓮當地環保團體、藝文人士,共同為維護生存環境以及後代子孫生計資源而奔走努力,隔年花東火電投資威鯨公司因票券案纏訟和該案環評無法通過,遂撤銷興建。

◤7 以往奇萊鼻密生草海桐和台灣百合,後來縣政府設置垃圾處理場於其上,美其名是「處理」,卻只是將垃圾堆置其上,所謂搬運垃圾新造山。在容量未飽和前,海上望來清楚可見垃圾如瀑布般傾洩落入海裡的情景,土生土長花蓮卻因癌症逝世的前花蓮環保聯盟會長陳文蘭,畢生心願之一,即是希望縣政府認錯,將奇萊鼻恢復舊觀。

◤8 噶瑪蘭族人,目前居住在東海岸新社、立德、樟原、三間屋等部落,僅存少數人能操流利噶瑪蘭語,其餘多在歷史以及遷徙過程中隱姓埋名而逐漸沒落。

◤9 海岸山脈西側月眉和東側水璉一帶,盛產黏土礦層。根據水璉居民說法,所產黏土,一適合用作磚燒,另一種質地細密色澤黝黑者,則適合燒製黑陶作品。目前台泥和亞洲水泥分別雇用為數眾多砂石車司機,穿梭海岸山脈產業道路,開採及載運黏土礦石,之前台11線拓寬工程,曾引致土石流問題,證實即與水泥公司黏土礦超挖相關。

◤10 南湖大山和清水大山,為目前已知涵養孕育台灣原生特有種植物資源最豐富區域,多種稀有植物名列世界自然資產,包括南湖山區24種(稀有種13種),清水山18種(特有種10種)。但是和平水泥專業區的興建,縣政府罔顧國家公園管理單位的反對通過環評,允許台泥公司在和平地區興建燃煤火力發電廠,每年東北季風從和平上溯大濁水溪湧灌入南湖圈谷和清水大山,豐沛水氣如今挾帶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危害眾多特有種種。

◤11 每年五月,北邊阿美族人會在海邊或河邊舉辦捕魚祭祭典,稱Milatis米拉帝斯,在花蓮河川未被建成水泥堤防前,阿美族人利用九芎樹枝綁扎成束,放入河裡做成人工漁礁,適當祭典使用,年齡階層男子群去以竹蓆圍住驅趕捕魚,目前這種「生態漁法」只剩光復馬太鞍部落仍保存著,花蓮北邊由於紙漿廠排放廢水,加上畜牧養豬、工業廢水,漸漸地已少有人敢吃河裡撒網捕得的魚,套句Vaki所言:Fangsis很香,魚很香,是蘿蔔乾味道。現在的Milatis米拉帝斯,多是從壽豐養殖場購買整車吳郭魚,放到挖好的河池裡,再由族人男子象徵性撒網捕捉。

2009年6月26日

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殞落


年初時候,路過永康街,一家販售cd 業者,恰巧
當街播放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音樂MV。

年輕人紛紛繞道而過,吸引駐足的是我這輩六年級
生,回憶起的,是我的中學年代。

今早朋友傳訊CNN證實一代巨星殞落,想起朱天文
荒人手記裡寫的,最畏懼死亡的,終將難免一死,
現代法老的辭世,令人不勝欷噓。

2008年6月27日

EURO 2008



球迷收集的歐洲盃指定足球製作過程,
剛好用來弄懂網版印刷和工工管理流程。

網版印刷部分,果然很多還是機器無法取代人工。

這顆球牽涉背後企業行銷、佈局,真是比想像龐大。
甚至發表會上十八銅人都用上了。

2008年6月25日

下班後散步



最近下班,每天會挑一段不一樣的路走。

有時走遠,路過中山堂廣場,這區域常會遇上有趣人事或場景。

這次較晚,遇上口琴演奏高手,黑暗中停下坐著,斷續透過其他聆賞者和樂手對話,知道老先生已經86歲,口琴技習自當年參戰軍隊,恍惚間彷彿誤闖白先勇筆下尹雪豔年代。

聽著聽著,想說用相機練習錄影好了,於是收了這段。




至於假使我選了穿過中正廟,右側水池樹林,會遇到一隻霸道黑冠,這隻麻鷺很有趣,不怕人,卻總是戰戰兢兢想把接近地盤的同伴趕走。

第一次遇到這老兄,正碰上他搖擺翅膀站地上叉腰呱叫,受驅趕的同伴飛起又落下,明明落遠了,他老兄還是不放棄,抖擻著身體又望前趕去。

後來再路過,同一片樹林草叢我就會駐足聽聽,果然就剩那老兄,停在樹上,孤單地,一聲聲地叫。

2008年6月23日

夜市顏色


看電影前,穿過西門町廣場

視覺被兩旁小販們正熱絡處理的各種食物吸引,燒烤中的臭豆腐、大小腸、玉米串、魯味等,兀自散發煙霧蒸騰氣味。


相較前兩張照片,下頭系列變成繽紛對照組。

台灣夜市演進眾多調味塗料抹醬,以及一推車南國水果攤,各色琳瑯滿目。




2008年6月20日

窗外四十五度


住得高,原以為俯瞰就有遼闊感。
才發現窗外的視角只有前方45度,往左往右都是別人家陽台。

在這個城市的居處,ㄇ型大樓住宅群,八樓。
前方是一片壓壓高低的頂樓加蓋老房。

只有夜晚的時候,有些燈亮了,才知道原來住有人。

【圖】2008 保生大帝誕辰繞街遊行,管理處廣播,部分住戶到門口設案迎接。

2008年1月22日

親密時光


朋友這週會來接走Sherry。

擔心她新家適應還要一陣子,帶她去獸醫處結紮。
當晚接回到隔天詎料仍然不動不吃,大異其他兄弟當初結紮回來,麻藥退了後搖一搖又是活虎一隻。

今早出門前看她奄奄躺著,上班也就不得安心,中途抽空撥了電話問獸醫狀況,下班幾乎用最快速度回家,果真如同醫師所說,依莉莎白頭套解開後總算進食了一些,也恢復丁點生氣活力,不過當她開始舔自己身體,還是遵照醫師囑咐,未免傷口感染又將頭套戴上。

陪她同躺著,竟然也睡了一回!


2008年1月2日

2007 除夕跨年

到紅樓聆聽大大樹所有創作藝人音樂會。
從八點入場直到將近一點結束的接力演唱/奏,生祥、大竹研、萬芳、玉鳳、烏仁娜、楊祖珺…
變動而舒適的樂音中滿心感動。

在台下的心情,覺得適芳完成了一個音樂人了不起的夢想,雖然小型卻接近世界音樂譜系的家族合唱氛圍。
音樂人在開放的舞台上互相交流、彼此成長,樂器與人聲,族群與國籍。

各自互動,卻又保有自己的風格。

2007年12月31日

聖誕小蘋果


今年跨年特冷,走在戶外,行人們圍巾大衣毛氈帽手套紛紛出籠。
節慶終究因為天寒,而有了節慶味道。


想想既開了頭,就趁著節慶,陸續將這段時間前後事物,包括回憶,將手邊未嘗整理的圖文,記下寫下。
----
Alemt台東火刺木,花東原生種,故名。日本人極愛,曾高價收購,稱為 Salumame,意為「猴子的蘋果」。卻導致原棲地野外植株幾近絕跡。每年11月中到隔年 1月火紅果子結實纍纍,聖誕元旦期間尤甚。

2007年12月23日

聖誕節山路

山路上不時見到栽植的聖誕紅身影。



白梅開早,與聖誕紅同步繽紛。


接下來月餘,就是風櫃斗梅花登場的季節


昭傑手繪台灣土狗造型,翻製POLI雕塑,
這時也戴上應景聖誕帽。


往信義鄉羅娜山路轉彎處楓香,陽光正好

双排球運動


朋友之邀,到南投羅娜村過耶誕
初次造訪這個號稱全國最大的山地部落。

進到村子,很快發現短短七、八百公尺斜坡路上,分別有兩座教堂,兩座排球場。
早早已有平地攤販陸續上山設攤,賣聖誕糖果、臭豆腐、冬季暖被等 …
平常外地工作村民,幾乎這時都已返鄉,三兩各聚,許多長輩、阿姨們就坐在村子主幹道兩旁閒聊。球場上則擠滿各鄰自由組隊的比賽球員,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排球賽事,比賽過程有別正式規則,在這裡,球場上容許兩顆球同打,而且人數不拘(但得維持雙方均等),吹哨後熱絡紛紛人聲喲喝。

朋友說這在很早以前就已變成羅娜的聖誕節傳統,並在附近部落久美、望鄉都是如此。

双球上場,是為了讓大家有球打。
因此拍下這張有趣畫面。

2007年12月21日

冬天的蘭嶼

工作關係,邀導演李鼎寫旅行文章
他訂了個美好題目,叫做〈冬天要到夏天去過的地方〉

這讓我想起過去至少每年造訪蘭嶼一次的回憶
好些次,都是無所是事想去就去了


今年因為種種因素而未成行,
於是只能藉著插畫機會重溫島上一切

冬天要到夏天去過的地方,
真是容易讓人陷入思考啊!

究竟你我生命中存在多少這樣的地方?
這些地方,我們只在某個特定季節造訪,
某些時候不去 …

而當我們不去的時候,這些個地方
又會是呈現著怎樣的樣貌呢?

2007年12月16日

巨大回聲


少有長途步行的機會。
就算有也前後相連,遠遠的前方有邁開步伐的朋友,落後的則三兩聊天著,一個人步行的機
會反而彌足珍貴。


記憶中一個人步行的經驗,只在國外旅行時候發生,也因此成為值得回味的部分。

在長途步行過程,所感受的,不是外在的聲響而是關於自己的,身體的,巨大回聲。

這類回聲的樣態,事實上類似我們陷入仔細閱讀的狀態,這時候,書中文字開啟說話能力。

步行者一方面對外在事物的不斷變遷作出因應同時身軀勞動、血液快速循環、呼吸濃重…

內心在這時,反而不知不覺進入與自己對話的狀態,經驗、思索、外在世界的觀察,化為話
語嗡然耳鳴。

藉由步行,
我們有了與世界和自己更為接近的機會。

圖為為吳明益〈步行以及巨大的時間回聲〉文章所繪,關於蘇花海崖以及步行過程中路旁巧遇的月鼠。

2007年12月10日

理想的居所

朋友狐狸認真地發起尋找狐狸窩活動,
條件是找到合適的古厝做為居處

很少人願意將祖輩留傳下來的居所讓人
而過去的建屋技藝也已日漸失傳
壘石塊、土角磚、夾壁葦編牆…

於是我也想了想,第一次遇到這處古厝的感動
大概就是我對結籚人間、不聞車馬喧的最佳想像。

款冬(山菊)

山菊又稱款冬,每年開花之際
為秋冬蕭瑟山林增添新麗。

2007年12月4日

縱谷秋冬野菜圖卷

玉萍問我說,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會不會額外想念花蓮
關於風情、地景回憶包裹而來!
其實,能不想念是難的。

————

縱谷秋冬野菜圖卷 原載 O'rip 10
文⊙Aits

田與田間
翻開縱谷野菜長卷,秋冬之際反而不是蕭索。

12月樹豆剛採摘曬乾,收割的田地,稻草基部還札在畝壟裡黃澄澄一列一束,近幾年農人們流行打田後大把撒上油菜花、波斯菊、太陽麻…種籽,綠肥兼發展促進,舖展奼紫千黃花海景觀。


而在過去,卻是趁這時,曠野猶留燒完稻草梗的焦煙,間隙各處卻已冒著苗兒青綠,走進收割機留下的崎嶇乾硬田土,新長的hinalumay(希那魯麥)聚成一片, hinalumay中文叫做山芥菜,生長快的開出細小黃花,掐一把回家,炒成柔嫩清脆,阿美族媽媽說這是收穫田裡才有的額外賞賜,一年兩獲區域想當然爾兩次機會,入冬秋末這期又比春耕收穫該次美味。

除了山芥菜,還有稱為O’bow(苞)的小葉碎米薺,O’baw一年一度,稀疏長在較為潮濕的田埂側邊,採的時候稍嫌瑣碎,帶回家仔細開水洗淨冰鎮,餐桌上三拗兩折蘸著醬油吃,入口時微細辛辣蔓延,口感像野了些的蘿蔔嬰,無怪乎有人稱為阿美族的哇沙米(山葵)。

野地所有可食之菜,沙漠仙人掌般久逢甘霖,約齊收割田裡旦夕成花,昭和草(山茼蒿)、龍葵、山萵苣、紫背草、野莧、刺莧、藜、鵝兒腸…等,繽紛抽長分蘗繁星開花綻放,有些辛勤農家則趁休耕這時產生的新荒地,播下芥菜、油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或萵苣、茼蒿、苦苣等菊科農作,這些短期(臨時性)的菜圃野撒野長毋須特別照料,如果我們將人為播種者稱做「家菜」,天然自長者叫作野菜,「家」菜和「野」菜相提,芥菜還有山芥菜,萵苣還有山萵苣,茼蒿還有山茼蒿,一家一野兩兩捉對竟然相映成趣,粗野鮮嫩炒食煮湯方式不一,構成秋季餐桌上口感豐富的層次光譜。

秋冬當令葉菜竟比春夏更為繁多,天清氣爽野菜生長,新城砂壤旱地蕃薯田間冒出莧科龍葵,吉安收割芋頭後整理的芋柄(梗),壽豐東華遍地紫背、昭和草,南平溪口hinalumay,縱谷裡很多阿美族媽媽各自擁有自己的野菜採摘地圖。

而早自夏末,各家家屋旁邊則已種下眾多藤蔓豆子、綁上棚架,鵲豆、肉豆、翼豆、米豆…十月陸續已可輪流採摘直到隔年春天,秋冬是神奇時光,院裡可能還有高麗菜苗、嫩白蘿蔔,而這些作物,會在歷經霜寒後更顯甜美。

市場與餐桌

品嚐野菜的方法人各互異,市區南郊阿美族人開設的牛巴達,在牛肉湯裡涮上龍葵,或大把大把綜合野菜放入煮到軟爛,光復紅瓦屋則端出炫麗野菜拼盤沙拉,川燙過的翼豆斜切,鋪開芒草心、半熟青木瓜等,淋上獨特醬料風味卓絕。
在家自備的話,可能下午單車散步你已採回一大把認得的野菜,若沒有則可到遠近馳名的黃昏市場,那兒兩排阿美族媽媽已辛勤從野地幫你採摘揀好各種野菜羅列,不懂名稱吃法還能現場討教,一般人或許吃膩了薑母鴨、放題(吃到飽)火鍋,一桌這樣的野菜當令食材,量不在多,搭配十字劃好濕香菇、拇指粗切條白蘿蔔、麻將牌稍小些的芋頭塊、白豆腐,以及三兩盤前述濃綠青翠不一野菜,鍋蓋掀開後,煙氣氤氳各各式樣邊吃邊放,菊科野菜微苦,十字花科微辣,豆腐綿密、香菇清柔,Siabu燙熟品嚐,自在暖心。